撕碎机通常用于处理未经加工的原材料或者边角料的粉碎,例如各种塑料、橡胶、轮胎、纤维、木材、铁桶、废旧电器、已经没用老旧的电缆、工业边角料、商业及工业废物、混合建筑废物、纸和纸板、塑料薄膜、纺织品、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等实心或空心物料。普通工业上采用双轴撕碎机,质量不稳定,噪音大,撕碎效果不佳。也有部分工业采用单轴撕碎机,但是现有的单轴撕碎机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而且,当进行撕碎的物料为废旧轮胎时,由于轮胎是带钢丝的,带钢丝的轮胎轻易造成刀具磨损。而当刀具磨损时,则需要将撕碎机进行拆卸、并将主轴吊装出来以对刀具来更换,如此可见,撕碎机的维修极其不便。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存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做维修的单轴撕碎机。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轴撕碎机,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均开设有轴承孔;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顶板,所述第一侧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可转动相连,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顶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包围形成撕碎空间;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轴承孔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伸出所述轴承孔后与转矩输出机构连接;动刀体与定刀体,所述动刀体设有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动刀体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定刀体设有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定刀体装设在所述底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装设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位于所述撕碎空间外部,所述伸缩机构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传动相连,所述顶板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装设在支架上,所述底座设有物料出口,所述顶板设有物料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连接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包括多个连接板相连构成,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的所述连接板倾斜设置,其它所述连接板均竖立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弧形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顶板设有与所述第一条形孔相适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第二条形孔相适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紧固件装入所述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底座通过第二紧固件装入所述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条形孔移动,所述第二紧固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条形孔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具有定刀支座,所述定刀支座位于所述转动轴的侧部,一个以上所述定刀体成排装设在所述定刀支座上,所述定刀体的头部与所述转动轴相对,所述动刀体能够从相邻所述定刀体之间的间隔穿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刀体设有第三条形孔,所述定刀支座设有第五安装孔,所述定刀体与所述定刀支座通过第三紧固件装入所述第三条形孔、所述第五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所述定刀支座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侧板装设在所述定刀支座上,所述定刀支座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一个以上第一通孔,一个以上所述第一通孔与一个以上所述定刀体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内装设有第一推动件,所述第一推动件与所述定刀体传动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有一个以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装设有第二推动件,所述第二推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传动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弧形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多个第四安装孔,所述顶板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适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第四安装孔相适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紧固件装入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底座通过第二紧固件装入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矩输出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与联轴器,所述电机的转矩输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轴相连。
1、上述的单轴撕碎机,由于顶板与第一侧板可转动相连,顶板与第二侧板相连,第二侧板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工作人员便于将第二侧板与顶板一起绕第一侧板翻转打开,对位于撕碎空间中的转动轴上的定刀体、动刀体做维修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2、第一侧板装设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位于撕碎空间外部,伸缩机构与顶板远离第二侧板的一端传动相连。通过伸缩机构收缩动作,拉动顶板的远离第二侧板的一端,能实现顶板连同第二侧板的翻转动作,这样便能打开第二侧板与顶板,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定刀、动刀做维修或更换操作。
3、顶板设有物料入口,顶板连接有进料斗。进料斗包括多个连接板相连构成。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的连接板倾斜设置,其它连接板均竖立设置。这样,物料通过进料斗从转动轴的一侧进入到撕碎空间中,并由动刀体与定刀体直接进行撕碎,撕碎空间中不易于卡料,撕碎效果较好。
4、能调整第二侧板的安装的地方,使弧形板与转动轴的间距为最佳距离,以确保转动轴上动刀咬料的效果最佳。或者,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位置合适的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分别安装第一连接板、第二安装板,即第二侧板的安装的地方能够方便做调整,能使弧形板与转动轴的间距为最佳距离,以确保转动轴上动刀咬料的效果最佳。
5、通过第一推动件能够推动弧形板移动动作,通过第二推动件能够推动定刀体移动动作,方便工作人员调整弧形板、定刀体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
6、电机的转矩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相连,减速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轴相连。相对于现存技术中电机与减速机之间采取皮带传动方式,本发明由于电机的转矩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输入端之间通过联轴器传动相连,如此能克服皮带由于载荷较大而发生打滑的缺陷。
10、底座,11、定刀支座,12、第二安装孔,13、第一安装板,15、第二安装板,17、第一推动件,18、第二推动件,171、181、螺栓,172、182、螺母,21、第一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板,23、第一侧板,231、刮料板,24、第二侧板,241、第一连接板,242、弧形板,243、第二连接板,2431、第二条形孔,244、加强筋板,25、顶板,251、物料入口,26、轴承孔,27、第一紧固件,28、第二紧固件,29、伸缩机构,30、转动轴,31、动刀体,40、定刀体,41、第三条形孔,42、第三紧固件,50、支架,60、进料斗,70、电机,80、联轴器,90、减速机。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单轴撕碎机,包括:底座10、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顶板25、转动轴30、动刀体31与定刀体40。
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上均开设有轴承孔26。所述第一侧板2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所述第二支撑板22相连。所述顶板25与所述第一侧板23可转动相连,所述顶板25与所述第二侧板24相连。所述第二侧板24与所述底座1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侧板23、所述第二侧板24、所述顶板25、所述第一支撑板21及所述第二支撑板22包围形成撕碎空间。所述转动轴30通过所述轴承孔26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1、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上,所述转动轴30的一端伸出所述轴承孔26后与转矩输出机构连接。所述动刀体31设有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动刀体31设置在所述转动轴30上。所述定刀体40设有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定刀体40装设在所述底座10上。
上述的单轴撕碎机,由于顶板25与第一侧板23可转动相连,顶板25与第二侧板24相连,第二侧板24与底座10可拆卸连接,工作人员便于将第二侧板24与顶板25一起绕第一侧板23翻转打开,对位于撕碎空间中的转动轴30上的定刀体40、动刀体31做维修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所述第一侧板23装设有伸缩机构29。所述伸缩机构29位于所述撕碎空间外部,所述伸缩机构29与所述顶板25远离所述第二侧板24的一端传动相连。能够理解的是,伸缩机构29可以为伸缩杆、伸缩缸等。由于顶板25两端分别位于第一侧板23的两侧。通过伸缩机构29收缩动作,拉动顶板25的远离第二侧板24的一端,能实现顶板25连同第二侧板24的翻转动作,这样便能打开第二侧板24与顶板25,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定刀、动刀做维修操作。
第一侧板23还可设为有多个刮料板231,刮料板231与相邻动刀体31之间的间隔相适应。转动轴30转动过程中,刮料板231能够穿过相邻动刀体31之间的间隔,这样刮料板231能够将缠绕在动刀体31上的物料刮除,避免物料卡住在转动轴30上的动刀体31上而影响转动轴30转动,如此可提升物料的撕碎效果,并提高了物料的撕碎效率。
所述底座10装设在支架50上。所述底座10设有物料出口,所述顶板25设有物料入口251。所述顶板25连接有进料斗60。所述进料斗60包括多个连接板相连构成。其中,与所述第二侧板24相对设置的所述连接板倾斜设置,其它所述连接板均竖立设置。这样,物料通过进料斗60从转动轴30的一侧进入到撕碎空间中,并由动刀体31与定刀体40直接进行撕碎,撕碎空间中不易于卡料,撕碎效果较好。
所述第二侧板24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板241、弧形板242与第二连接板243。弧形板242还可以连接有加强筋板244,并通过加强筋板244能够增强弧形板242的结构强度。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241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顶板25设有与所述第一条形孔相适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顶板25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41通过第一紧固件27装入所述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紧固件27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条形孔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板243设有第二条形孔2431,所述底座10设有与所述第二条形孔2431相适应的第二安装孔12。所述第二连接板243与所述底座10通过第二紧固件28装入所述第二条形孔2431、所述第二安装孔12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紧固件28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条形孔2431移动。如此,能调整第二侧板24的安装的地方,使弧形板242与转动轴30的间距为最佳距离,以确保转动轴30上动刀咬料的效果最佳。其中,能够理解的是,第一紧固件27、第二紧固件28可以为定位销、螺栓、螺杆等紧固连接构件。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241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所述顶板25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适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顶板25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41通过第一紧固件27装入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43设有多个第四安装孔,所述底座10设有与所述第四安装孔相适应的第二安装孔12。所述第二连接板243与所述底座10通过第二紧固件28装入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12可拆卸连接。如此,能调整第二侧板24的安装的地方,使弧形板242与转动轴30的间距为最佳距离,以确保转动轴30上动刀咬料的效果最佳。同样的,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位置合适的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分别安装第一连接板241、第二安装板15,即第二侧板24的安装的地方能够方便做调整,能使弧形板242与转动轴30的间距为最佳距离,以确保转动轴30上动刀咬料的效果最佳。
所述底座10具有定刀支座11,且所述定刀支座11位于所述转动轴30的侧部。一个以上所述定刀体40成排装设在所述定刀支座11上,所述定刀体40的头部与所述转动轴30相对,所述动刀体31能够从相邻所述定刀体40之间的间隔穿过。
所述定刀体40设有第三条形孔41,所述定刀支座11设有第五安装孔。所述定刀体40与所述定刀支座11通过第三紧固件42装入所述第三条形孔41、所述第五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所述定刀支座11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12,所述第二侧板24装设在所述定刀支座11上。所述定刀支座11设有第一安装板13,所述第一安装板13设有一个以上第一通孔。一个以上所述第一通孔与一个以上所述定刀体40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内装设有第一推动件17,所述第一推动件17与所述定刀体40传动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板13连接有一个以上第二安装板15。所述第二安装板15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装设有第二推动件18,所述第二推动件18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43传动相连。第一推动件17、第二推动件18能选用螺母(172、182)与螺栓(171、181),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能选用与螺栓相适应的螺纹孔,螺母(172、182)套设在螺栓(171、181)上,且与第一安装板13、第二安装板15分别抵触,这样,通过调节螺母(172、182)在螺栓(171、181)上的位置,即能确定螺栓(171、181)伸入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中的深度,如此即可确定定刀体40、弧形板242的位置。即通过第一推动件17能够推动定刀体40移动动作,通过第二推动件18能够推动弧形板242移动动作,方便工作人员调整弧形板242、定刀体40与转动轴30之间的距离。
请参阅图5,所述转矩输出机构包括电机70、减速机90与联轴器80。所述电机70的转矩输出轴通过联轴器80与所述减速机90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减速机90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轴30相连。如此,相对于现存技术中电机70与减速机90之间采取皮带传动方式,本发明采用的联轴器80替代了皮带,便能克服皮带由于载荷较大而发生打滑的缺陷。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能够直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能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探索新型氧化还原酶结构-功能关系,电催化反应机制 2.酶电催化导向的酶分子改造 3.纳米材料、生物功能多肽对酶-电极体系的影响4. 生物电化学传感和生物电合成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与复合 2.涉及材料功能化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高分子热稳定剂的研发
高分子生物材料与生物传感器,包括抗菌/抗污高分子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超分子水凝胶、蛋白质材料的合成与自组装、等离子体聚合功能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SPR)、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生物传感器等。
1. 晶面可控氧化铝、碳基载体及催化剂等高性能、新结构催化材料研究 2. 乙烯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3. 低碳不饱和烯烃的选择性氧化催化剂及工业技术开发
1. 加氢精制 2. 选择加氢 3. 加氢脱氧 4. 介孔及介微孔分子筛合成及催化应用